
公元前284年的某一天,齊國當時最有可能稱霸中原的齊湣王,竟然死在了楚軍的營地中。
齊湣王心懷大志,妄圖復(fù)興齊國,并吞并宋國,繼而稱霸整個中原。然而,他的野心卻觸怒了周圍的諸侯,最終被五國聯(lián)軍合力攻破了齊國的都城。齊湣王在逃亡途中被楚軍俘獲,遭受嚴刑拷打,最終慘死于敵營之中。
當然,一次戰(zhàn)場失利不至于直接丟掉性命,齊湣王的悲劇背后還藏著一個關(guān)鍵人物——公知孟嘗君的推波助瀾。
孟嘗君本是地地道道的齊國人,但卻心向秦國謀求發(fā)展。后來在秦國遭受不公平對待后,他回到齊國掀起了五國聯(lián)軍攻秦的風潮,激勵齊湣王信心倍增,誤以為天下無敵。可惜好景不長,孟嘗君卻突然背叛,成為五國聯(lián)軍伐齊的“導(dǎo)游”,直接幫助敵軍攻破齊國都城,將齊湣王推入萬劫不復(fù)的地獄。
孟嘗君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,頻頻搬弄是非、挑撥離間,甚至不惜賣國求榮。然而,歷史的慘痛教訓(xùn)告訴他:如果失去了國家這個根基,再多的利益也不過是鏡花水月,終究難以長久維系。
田嬰是齊國的丞相,他有一個特別的愛好,就是對“從少到多”的事情特別感興趣,尤其熱衷于“賺錢”和“生娃”這兩件事。
展開剩余85%因此,他家里積累了多達數(shù)萬金的財富,同時一口氣生育了四十多個孩子。面對這么多兒女,田嬰甚至難以一一分清誰是誰。
不過,有一個孩子在田嬰心中留下了極深的印象,這孩子就是田文。
田文出生于五月初五這一天,田嬰對這個日子頗有忌諱,認為這天出生的孩子不吉利,長大后會像門柱一樣高大,反而會克父母,因此他曾讓小妾將孩子遺棄。
但小妾不忍心,認為生下一個健康的兒子多么不易,未來還指望他能吃香喝辣,靠這個孩子發(fā)家致富。于是小妾偷偷養(yǎng)大了田文。孩子長大后,為了認祖歸宗,小妾把田文帶到田嬰面前。
面對父親的怒火,田文以一番華麗的口才登場。
他說:“人的命運如果是上天注定的,您又何必憂慮?如果怕我長得像門柱克了你,那不如把門柱修高點不就完了?”
田嬰聽罷,頓時感覺自己的智慧也不夠用了。
真正讓田文從四十多個兄弟姐妹中脫穎而出的,是他那國際化的視野和開放的格局。
田文善于理財,認為金錢的價值在于能帶來更多財富。與其讓錢花在一家人吃喝玩樂上,不如拿來結(jié)交人才、招攬門客。
戰(zhàn)國時代,列國競爭激烈,人才成為重要的戰(zhàn)略資源。過去各國主要靠大臣推薦人才,但大臣們往往不愿意出頭,比如魏國的公孫座直到臨死才推薦商鞅。
為此,各國紛紛開辟更多渠道吸納人才,宗室大臣紛紛養(yǎng)門客,一次性聚集大量人才,再慢慢篩選。所謂“食客三千”就是這一時代的產(chǎn)物。這種做法在戰(zhàn)國中晚期開始流行,田文提出的大規(guī)模養(yǎng)士理念,正處于這一趨勢的萌芽期。
田文能提出此議,說明他不僅有遠見卓識,還有善于創(chuàng)新、抓住新機會的能力。
就像當今社會,誰能第一時間捕捉并實現(xiàn)國際上的新產(chǎn)品理念,哪怕是直接仿造,也能領(lǐng)先大多數(shù)人。
聽完兒子的陳述,田嬰也感到自愧不如,于是開始重點培養(yǎng)田文。
事實證明,田文果然是聚人氣的高手,他率先實行養(yǎng)士政策,聲名遠揚,成為戰(zhàn)國人才市場的頂尖大V,吸引了大批鐵桿粉絲。
有了人脈,田文便開始積極刷好評。估計那段時間,田嬰每天一開門,門庭若市,賓客紛至沓來,幾乎異口同聲地稱贊田文的才華與能力。一天結(jié)束,田嬰的耳朵都能起繭。
隨后,各國諸侯紛紛派人來游說田嬰立田文為世子。面對這份排場,田嬰內(nèi)心崩潰:這小子排場都比我大啊,好吧,我們老田家就靠你了。
抓住時代機遇,田文順勢崛起,從一個被人嫌棄的棄子,一躍成為丞相田嬰的繼承人,也就是后來的赫赫有名的孟嘗君。
齊宣王和其子齊湣王起初對年輕的田文并不買賬。
相比于低調(diào)積累財富、拼命生娃的田嬰,田文顯得過于張揚,一天到晚折騰,行事神秘不定,讓人心里沒底,難以放心重用。
畢竟田文是宗室,君主對他仍有所忌憚。畢竟他們的祖先曾演過一出“田氏代齊”的歷史劇:外來田氏經(jīng)過三百多年發(fā)展,最終篡奪了姜氏的王位。
面對壓制,韓國公子韓非選擇了埋頭苦讀,以學(xué)問改變世界。
而田文則難以靜待,他在等待下一個機遇。
終于,機遇來了。
公元前301年,秦、齊、韓、魏四國聯(lián)軍聯(lián)合出兵楚國,這場戰(zhàn)役名為垂沙之戰(zhàn)。
在齊國名將匡章的率領(lǐng)下,四國聯(lián)軍在沘水垂沙大破楚軍,斬殺楚軍主將唐昧,直接促使莊蹻起兵攻下楚國都城郢,楚國領(lǐng)土因此被瓜分。
作為戰(zhàn)爭主力,齊國同時收到了秦楚兩國的拉攏。
楚懷王心生恐懼,將太子橫送至齊國做人質(zhì)以示和好。秦國為討好齊國,也派涇陽君做人質(zhì)。
齊國選擇了與秦國和好,雙方關(guān)系緩和。
來而不往非禮也,齊國也打算派人赴秦。秦國乃超級大國,環(huán)境優(yōu)越,這樣的機會豈能放過?
田文因此躁動起來,組織一幫人在秦王面前刷好評。公元前300年,求賢若渴的秦昭襄王在派涇陽君做人質(zhì)的同時,還特地要求見孟嘗君。
秦昭王聞名孟嘗君賢能,先遣涇陽君做人質(zhì),并邀請孟嘗君面見。
借此名義,秦國順理成章地挖角孟嘗君。
孟嘗君看到風口,躍躍欲試。秦國國君親自點名召見,自然是抱大腿撈好處的絕佳機會。雖然秦國兇險,但黃金無論出自何方都閃閃發(fā)光。
不過也有人勸他。蘇秦曾說:
“我早晨見到一個木偶和土偶對話。木偶說:‘天一落雨,我就要坍塌。’土偶說:‘我是泥土造的,即便坍塌,也能歸于泥土。若雨水沖你跑了,不知去向何方?!缃竦那貒缁⑷缋牵闳羧ツ抢?,萬一回不來,怎不成了無根木偶,任人嘲笑?”
意思明確:作為齊國人,你無論如何都還有祖國作后盾。但若去了秦國,風雨一來,命運難料。
孟嘗君雖有所顧慮,但次年還是踏上了秦國之路。
果然,秦國條件優(yōu)厚。孟嘗君入秦不久,便被秦昭王任命為丞相,負責不斷引進人才。
但他畢竟是外來者,雖然君王一時重用,秦國百姓卻并不買賬。畢竟一個外人憑一波聲勢搶占了位置,誰愿意服氣
發(fā)布于:天津市實盤配資網(wǎng)提示:文章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